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台灣最大規模的畢卡索畫展 ~ 畢卡索和他的七個女人


                                                         
             展覽日期:2011618日至918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巴布羅畢卡索(PICASSO)西元1881年-1973年
  和我一樣是天蠍座的巴布羅魯伊茲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藝術家, 於一八八一年誕生在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小鎮。畢卡索的父親是畫家亦是鎮上美術館的館長並兼任美術教師,從七歲起就開始作畫了。
  畢卡索運用各種不同的素材來創作了多種不同的畫風(油畫還有雕塑、版畫以及陶器),開創現代藝術。






  

我在小時候就畫的像大師拉裴爾一樣,但是我卻花了一生時間學習小孩子做畫。





  藉由不同時期畫作,表達出他對「人物」及「情感」的看法,畫出他生命中的7個女人、對眾子女的關愛呵護、與父親親密又疏離的微妙關係。

  一覽畢卡索畫中的妻子情人,我發現隨著年齡增長,他的對象永遠保持20~30的年齡層,除了第一個情人和他同齡外,他的第一任妻子就小了他十歲,紀載上的最後一位情人甚至不比他的兒女年長。彷彿每個藝術家的熱情都是無法在一個女人和她短小的篇幅裡完全燃燒的。










藍色時期(一九O 一到一九
詩人阿波里那爾:被淚水沾濕的藝術、陰鬱谷底的藍色

  每個畫家都有潦倒的時候畫賣不出去,一九一年秋末,畢卡索的畫無處可銷售,生活情況淒涼,他回到故鄉西斑牙,留在西斑牙一直到一九四年。那段時期他埋頭作畫,描寫悲慘的人生,如衣衫襤褸的乞丐、垂頭畏縮的瘋人、眼神呆滯的盲者、前途茫茫的孤獨男女等。絕望無助而互相依偎,分享寒傖的一餐的落魄景象。濃烈的藍就是最悲傷的意象。


 

粉紅色時期(一九一九六)

  一九0 四年四月畢卡索到巴黎定居,在此他結交了不少新朋友,作品立即有了明顯的轉變,幽暗的畫面剎然明亮,鬱悶的藍色也隨之轉為柔和的玫瑰色,已無被遺棄的絕望。





分析的立體主義時期(一九九年到一九一二)

  不想和同時期的畫友走同樣的路,畢卡索希望獨自創造新的世界。一九七年的塞尚回顧展的五十六幅,讓畢卡索深受感動。
  畢卡索把形態看得比色彩重要,他最關心的是造形問題而不是顏色。畢卡索每次著迷一個新鮮事物,都能賦予一個新的解釋難以辨識的形狀。「亞維儂的少女們」就是從彫刻中得到靈感的。

他將形的分解及其有秩序的再組合,即使正面的人,也非要明確畫出鼻子的高度;背面的人也要看到他的臉;側面人臉仍出現兩隻眼睛和兩個鼻孔。這是畢卡索獨創的立體主義基本認識。





終其一生,他總是嘗試著新的和不同的事物
繪畫風格比起其它的藝術家來說有更多的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